荆州老店聚珍园历史介绍

2014-08-26来源 : 互联网

坐落在荆州古城的聚珍园是一个有着近**历史的大酒楼。该店创始人关焕海是满族人,*初只在荆州城东门附近开一个小面馆,经营面条、浆米藕、炸藕圆子、卤菜等熟食。光绪末年,关焕海的弟弟关全海从外地将军衙门退役回家。

弟兄俩便倾往日的全部积蓄,将原来的小面馆扩建成了餐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出逃,清代御厨肖代流落到了荆州城,正在他无处安身时,被聚珍园店主关焕海兄弟收留了。肖代从此就在聚珍园做了厨师。肖代有一套做宫廷菜的娴熟技艺,尤以做“散烩八宝饭”而闻名,故小餐馆的生意****、日益兴隆,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大有聚山珍海味之意,所以后来关焕海把小餐馆更名为“聚珍馆”,以后又改为“聚珍园”。由于聚珍园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餐馆,使得不少文人将佐慕名而来。前清荆南道观察使魏祥熙南下巡视路经江陵,特地到聚珍园品尝了“散烩八宝饭”和其他菜肴,餐后赞不绝口。

关焕海兄弟和肖代相继去世后,关氏兄弟的三个儿子关直卿、关玉卿、关少卿承袭祖业,继续主持聚珍园。不久,关直卿死于疾病,关玉卿因染有嗜好,兄弟之间不合。加之当时荆州城已被日寇攻陷,城内的工厂、商店纷纷倒闭,“聚珍园”的生意也不如以前了。于是,经本街绅士李金山等人调解、做中,兄弟三人分了家。关玉卿、关少卿自立门户。关直卿的遗孤关金山继续操持祖业,开办“聚珍园”。

关金山主持聚珍园后继承了祖上的传统经营作风和*特的烹饪技术。由于“聚珍园”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品种不断增多,抗战后关金山把聚珍园迁到了旧时荆州古城*热闹的南门大街。经过关氏祖孙三代五十多年的经营,聚珍园成

了荆州城*屈一指的名店和有*特风格的餐馆。

全国解放后,聚珍园受到了党和**的高度重视。张海峰、王任重、顾大椿等****同志都曾亲临该店品尝佳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1956年,聚珍园公私合营后,聚珍园被纳入原江陵县饮食服务公司。县人民**资助聚珍园把店址迁到荆州古城中心,并兴建了楼房。1959年,聚珍园派老师傅余占海出席全国技术**和技术革命大会,在怀仁堂做过技术表演。1960年参加全国技术交流比赛,又受到与会代表的****。1988年,厨师夏仁俊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获一枚银牌奖,两枚铜牌奖。1991年,女点心师周传芳参加湖北省第二届烹饪大奖赛,一举夺得六枚**,一枚银牌,名列全省第三名。1993年,特级烹调师傅傅兆斌、王家春、江典国三人参加全国第三届烹饪大奖赛,获得三金一银奖牌的好成绩。聚珍园有很多传统名菜如“散烩八宝饭”、“皮条鳝鱼”、“千张肉”、“鱼糕丸子”、“酥黄雀”都被辑录在《中国菜谱》丛书中。

1983年,聚珍园在后院建起一栋三层楼房。1983年,日本石川岛播磨株式会社阪垣升先生在沙市洽谈生意,每天都来聚珍园进餐。他**次品尝散烩八宝饭后,赞不绝口,临走时经理送他一册“聚珍园内名菜多,三烩八宝驰古城”的中国烹饪杂志作为纪念,他欣喜若狂。同年12月,中国美术馆书画家王遐举先生为该店书写了招牌。1984年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京剧院院长关肃霜回家乡演出,在聚珍园品尝美味后,即兴作画题诗“菜香味美家乡好,荆州古城宝贝多”。1985年,全国屈原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汤炳正亦为该店题字。1988年,聚珍园又进行扩建,营业面积达8300平方米。建成开业之际,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傅杰题写“辽沈无双味,荆楚**园”对联,悬挂在富丽堂皇的大门前。名人挥毫,使聚珍园店誉倍增。

上世纪90年代初,聚珍园的发展达到顶峰。1992年,聚珍园在庆祝自己经历90年的风风雨雨之际,更名为“聚珍园大酒店”。该酒店拥有聚珍园酒楼、聚珍园食品厂、聚珍园宾馆、聚珍园商场,已发展成多功能综合性服务企业。此时的聚珍园在荆州饮食业可谓“*占鳌头”,名气、规模、实力无人可敌。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