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产笔架鱼肚的传说

2014-08-15来源 : 互联网

笔架鱼肚传说一:相传石*县绣林镇上的东岳、南岳两山之间有一村庄。住着一位青年名叫毕甲。父母早故,家境贫寒,以芦当笔,河沙为纸,月亮为灯,读书练字,苦练成才,人人都很喜欢他。

离毕甲不远的东岳山下住着一位慧姑娘,心灵手巧,长的十分漂亮,爱慕毕甲,帮毕甲削笔、取沙、作伴,人们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慧姑娘到江边取沙,挖到一个光灿灿、亮晃晃的笔架,送给毕甲搁笔。这东西

笔架山全景非同一般,夜里发光,毕甲从此不在月下读书写字。这奇事传到黑心地主赖三那里,他垂涟三尺,想出一条毒计,叫毕甲赶上几十头牛到南岳山密草深处放牧。赖三尾随而去,偷偷把一头牛拉走。毕甲晚上回来,少了一头牛,到处找不到。赖三硬说是宝牛不见了,非要毕甲用宝笔架做抵。宝贝是慧姑娘所送,毕甲死也不肯。赖三带人来*,毕甲抱着宝笔架翻窗而逃,跑到东岳山下,滚滚长江挡道不能再跑。眼看赖三赶来,为了使宝贝不落入赖三之手,毕甲将宝贝甩到江中。赖三见状恼羞成怒,将毕甲活活打死在江边。慧姑娘赶来放声大哭,哭到晚上,江中金光四射,宝笔架竟然神奇地出现了。这消息又给赖三知道了,急忙赶来乘船下江,准备捞宝。慧姑娘急忙跳入江中,抓住宝笔架。

长江水一角说来也怪,慧姑娘变成一条鱼,张口吞下笔架。这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第二天,风停雷止,平地长出一座山,形如笔架,联结东岳、南岳两山,人们称为[笔架山]。长江也从此多了一种鱼。此鱼与众不同,鱼肚形同笔架,人们称为笔架鱼肚。此鱼往上只游五十里,往下只游五十里,看不见笔架就回头,永远不离开笔架山。从此人们都说这鱼是慧姑娘变的,腹中鱼肚是宝笔架变的,那天电闪雷鸣,毕甲变成笔架山把赖山一伙压在山底下,慧姑娘舍不得毕甲哥哥,变鱼也不离开笔架山。

笔架鱼肚传说二

在石*城北有一山,形似笔架,长江从山下流过。以笔架山为中心,上至江陵郝穴,下至洞庭湖口,其间50公里,江流曲似九回肠。就在这段江流之中生长着一种名贵的鱼。这种鱼有两点奇特之处,一是只生长在这50 公里多的江水中,别处没有;二是它的鱼肚大而肥厚,像个桃子形,中间有一条粗筋,看上去像当地的笔架山,由此“笔架鱼肚”便得名。

笔架鱼肚传说三

当年的鲁班出游洞庭湖,路经石*县,正赶上财主家建楼房。由于不满富人的吝啬和苛刻,工匠们有意将上梁柱头两边削薄些,不料此事被富人发现而向工匠们索赔。

正巧鲁班见此,便拣了一些刨皮,在嘴边一抹,补贴到柱头上,并撕下自己的破衣服垫在柱头的榫口处,使工序很快合拢。富人见鲁班技艺**,执意要鲁班留下为他建房并教他儿子手艺,还端上好饭好菜款待。鲁班了解到富人平时的为人,便向饭内吐了一口唾沫,对富人道:“你先把这饭吃下去,我就留下来并传授手艺给你儿子。”富人不肯吃,并扬手将饭丢向笔架山下的长江之中去了。由于江底的鳌鱼吞吃了这饭,而使鳌鱼鱼肚长得既厚实又透明。从此这种鱼肚便称为“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传说四

长江它处水域既无此鱼,也无有“笔架鱼肚”。当地民间传说:笔架山下有座鮠鱼 宫,宫里住*一位鮠鱼王,凡是到此朝拜过它的鮠鱼,都会得到笔架山形的大鱼鳔。 鱼肚,又称“鱼胶”,是用鱼类的鳞、皮、骨、鳔作为原料制成的动物胶或明胶。大黄鱼、等鳔胶是直接干燥制成的鱼胶,除用作工业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鱼肚”。 石*笔架鱼肚则是采用长江石*段水域中出产的鮠鱼鳔制成的一种珍贵食品。 鮠鱼,即 “鮰鱼”,这种鱼体型较大,长达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 呈灰白色,腹部白色。 鱼体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细刺少,能烹制多种美味 鱼肴。鮠的鳔个大肥厚,营养丰富,鱼鳔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红色纹理,酷似屹立 在长江岸边的石*笔架山,故得名“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外形精美,色泽白中带绿,晶莹可爱。晒制好的鱼肚犹如玉雕。一般一个鱼 肚二两左右,大者可达半斤。烹调**用笔架鱼肚可烹制出“鸡茸鱼肚”、“虾仁鱼肚”、 “海参鱼肚”、“红烧鱼肚”等多种佳肴,皆味道鲜美"口,营养价值甚高。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