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早期是带交互设计团队,近两年负责产品团队,对于“需求”的接受方和给予方角色都有过扮演,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需求的正确打开方式”。每次探讨相关问题,我都会以一个餐厅的试运营案例作为开头。
这个案例是借来的,发生在兰桂坊。A餐 厅试运营,请了**批客户来试吃,之后收集反馈,用户的评价中规中矩。
相对之下,椅子不好坐的负面评价就显得很刺眼,这让**很苦恼,因为这些椅子是内地 找原木材订做的,**个人很是喜欢。第二天,**叫来了厨师长,把菜单换了,厨师长很不解。
没有客户说菜不好吃呀?为什么不把椅子换掉,而要换菜单。厨师 长还是照做了,**要求新菜单里的菜色,必须是其他店里没有的。厨师长绞尽脑汁,终于拿出了些创意,比如“石板人参虾”,滚烫的石板摆在客户面前,里面摆 着红色的大虾,人参高汤浇下去,人参香味与滚烫石板的“嗞嗞”声一同扑面而来,色香味各感官的一次集体盛宴。之后再收集反馈,倒也再没有客户抱怨椅子不好 坐了。
有没有对错,谁对谁错,我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椅子不好坐是事实,但作为一家餐厅,核心问题是菜色。大家看下重庆的小面,好吃的店门口都是蹲着一排人在塑料小凳子上吃。所以**换了菜单后,椅子不好坐也就没有人抱怨了。
所以, 需求真实存在并不说明什么, 真正能把设计结果区分开的, 是如何理解表面需求背后的根本需求, 这里的理解其实是个**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