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

2015-03-21来源 : 互联网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李嘉诚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是**华人*富,全世界华人*成功的企业家。他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超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商界*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成功并购了多家公司,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可以说,李嘉诚创业之路就是一条成功并购之路,其创业和成长与兼并和收购其他公司企业密不可分。李嘉诚的人生经历和创业之路备受世人关注。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开始在一家茶楼当跑堂,从此踏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在往来茶楼的客人中,*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发誓也要做一位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的毛头小伙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李嘉诚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便辞掉了茶楼里的活。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个“窍门”。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是。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全身心投入,从不把它视为**糊口,向**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6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业绩,是第2名的7倍。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工厂效益也越来越好。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然在一名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设法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李嘉诚的**得到消息,唯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于是抢先下手,将18岁的李嘉诚擢升为部门经理,并破例分给他 20%的红股。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7 000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保证,一旦工厂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1957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李嘉诚抓住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 “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厚、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投资房地产业

创业五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1958年,李嘉诚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恰好此时有个经销塑胶产品的美国财团,为了得到充足的货源,愿意以300万港元的高价买下长江塑胶厂。李嘉诚心里盘算,他的厂子*多只值100万港元,就是再经营三五年,也不一定能*到200万港元。于是,毅然卖掉塑胶厂,用这笔资金买进房地产。之后不久,房价果然暴涨,先人一步的李嘉诚一下子从千万富翁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内地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香港也人心惶惶,房地产经历几年狂炒后,一落千丈,许多富翁争相廉价抛售产业逃离香港。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盘也被迫停工,因为那时即使建成也没人去买。如果按当时的房地产价格计算,李嘉诚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但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这一次李嘉诚从中获得200%的高额利润。抛售后,他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400万港元。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1972年7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年11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兼并收购“蛇吞大象”

“长实”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先是拿出6 000多万元资金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积极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到1976年,又动用2亿3千万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美资机构的先河。李嘉诚收购了美资饭店后,正赶上香港旅游业有史以来的黄金时期,果然大*一笔,为他下一步与英资集团竞争创造了条件。

而李嘉诚历时两年半之久,全面进军“和黄”的整个过程直如“蛇吞大象”,实为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和黄”是老牌和记洋行及黄埔船坞的合作品。到1980年,“长实”终于持有“和黄”超过40%的股票,李嘉诚当上了“和黄”董事会主席。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龙头的位置,“李超人”的绰号不胫而走。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1986年,李嘉诚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1997年与“*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嘉诚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团产业,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美国、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的骄傲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