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对于连续6年春节后都要外出找工作的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果园村农民谭明海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当天他在家门口的服装厂找到了工作。
谭明海上班的越跃服饰有限公司是返乡农民涂启明兄弟创办的。他们与下里巴人豆制品厂、硒望农林公司等42家由返乡农民创办的企业相继开张,让当地800多名农民工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业梦想。
家门口也能挣票子
家住清太坪镇史家村二组的向孔柱,年近半百。他从20多岁就外出打工,当过泥瓦匠、做过搬运工,涉足全国6个省市。
今年农历正月初十,向孔柱像往年一样与同乡前往重庆涪陵找工作。10天后,他们无功而返。
正当向孔柱一筹莫展的时候,返乡青年向圣平的涂料厂厂房建设工地正缺人手。向孔柱等人重新上岗了,每人每天可挣90元。
“这蛮好,既挣了现*,又可照顾家。”向孔柱十分满意现在的工作。
在越跃服饰公司的生产车间里,40名缝纫工正在紧张作业,他们多是从江浙返乡的本镇人。厂长涂启明介绍,这40人除了加工服装外还要负责帮带新员工,厂里按“一人带五人”的计划,全年计划培训上岗员工200名。
谈到1000元的月薪时,正在操作机械的邓正爱说,家门口也能挣票子。
故乡也有彩云天
几年前,清太坪镇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有1.2万人奔赴全国各地淘金,年收入过亿元。闻名江浙的“纺织女星”、活跃在广东的“电子工”等,一直是清太坪人的骄傲。
时光匆匆。当初为了“娶媳妇、盖新房”的务工者经过多年的打拼,一部分成功者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冲动。**像当初支持他们走出去一样,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系列优惠政策,开办返乡创业登记窗口,联系经营场地,协调税务部门给予税收减免,提供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下里巴人豆制品厂是由返乡青年涂启伟创办的,原来建在茂草坪村一间仅40平方米的狭小屋子里,去年加工黄豆2万多公斤,带动了黄豆的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工厂急需增加3条生产线,但苦于无场地安装新设备。镇党委书记饶光明知道后,主动出面在集镇上为他解决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还配备了专用电源。
2008年春节,对长年在外打拼的陈千星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他被镇**表彰为“****农民工”。
陈千星是清太坪镇陈家湾村二组的农民。几年前,他组建了恩施兴盛劳务输出公司,使150多名清太坪人活跃在中铁十八局的建设工地上,每人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现在,陈千星拥有固定资产达到几千万元。看到家乡的发展,陈千星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仔细考察后,他发现银杏产业的前景好,决定投资1000万元创办林业企业,并申请注册了楚天兴盛古银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清太坪镇人向宗华创办的水布垭实业有限公司,厂址原先在宜都市。2007年底,向宗华被镇**请回家。去年底,公司提出纳税30万元。镇**考虑到回归企业生产才稳定,主动协调减免税费20万元。
在中铁十八局打拼了18年的徐阳军,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包工头。2005年,镇劳动部门为他从河北涿州追回工程款83万元。
清太坪镇吉君环保门厂筹建时,徐阳军毅然拿出10万元入股,与其他4个曾经是打工者的股东,仅两天时间就凑足60万元,工厂得以顺利开业。
截至目前,这个厂共**产值400万元,吸纳4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上岗。
据了解,镇劳动**服务中心除了对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外,还把培训用的20台缝纫机无偿给越跃服饰公司使用,让工人学技能。
当年“吃蟹人”:再激池中水
清太坪白鸠坪村一组农民董兴武,是该镇回乡创业的代表之一,他的康缘床上用品店,就在镇党政大楼门口。
1994年,20多岁的董兴武到浙江东阳当了一名普通工人。1998年,他成为工厂的中层管理者,年薪也从1万元涨到3万多元。然而,当董兴武看到曾经给**开车的司机也成为**后,心里开始不安分了。2006年,他带着妻子回到了清太坪,投资7万元,开了一个床上用品专卖店。两年多来,董兴武的生意一直红*。去年老家修路,他一个人就出资两万元。
据董兴武介绍,今年在外拼搏多年的妹妹也回来了,在恩施投资了200多万元开办塑料制品厂。
鸿顿金卡服装有限公司是清太坪人朱乙华等人创办的,是巴东经济开发区*早投入生产的企业之一。
在外闯荡的这些年,让朱乙华等人有了办公司的底气。开业以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好多订单都因为目前的生产能力有限而不能接。从去年5月投产以来,公司的产值已达1000余万元。
“公司的成功,是企业一帮人在外打工期间所积累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运用的结果。没有在外闯荡的经历,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业绩。”负责生产的经理谭海燕说。
从送凤出巢到引凤还巢,巴东县清太坪镇正经历着从发展劳务经济到创业经济的精彩“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