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寺院。是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1983年为***确定的中国汉传佛教**开放寺院,1992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三楚**佛地。
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初名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更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是武汉现存*古老的寺院。净土宗、禅宗、密宗,多宗会聚,在历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是*具典范的**寺院。寺内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层叠有致,隐现自然,古朴庄严,方圆150亩,面积*大。文物荟萃,宋钟、元塔、须弥座、明狮;古迹繁多,摩崖石刻,洪山八景,*具佛教文化内涵。中国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1994年在宝通寺复办,是近现代*重要的僧伽教育基地。
宝通寺正院后面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这一密教建筑是1924年持松法师任宝通寺方丈时所建。持松法师日日在此修法、讲经、传戒、灌顶传法,受灌顶者达数万之众。因密法大兴,实为五代以来末有。吕建福《中国密教史》有专门记载:持松归国之后,“备受信徒们之拥戴,初于沪杭传法,后又被迎至武汉,住持洪山宝通寺。在洪山宝通寺期间,他以开设法界宫,建瑜伽堂,购置法器,绘诸曼荼罗,开坛灌顶等活动,广与信徒结缘,并有意将该寺发展成为密宗的根本道场。当时,湖北各地的僧俗信徒纷纷前来求授灌顶,其中湖北的一些社会名流,如萧耀南、陈元白、赵南山、杜汉三等亦相继入坛受法,无不倾心于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