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龙 苏绣绣男的AB面

2014-12-09来源 : 互联网

沈德龙是一个两面性的人。很多人知道他的A面,那是以苏绣**而存在,他洋学为用,中学为体,把西洋画的技巧引入苏绣之中,绣出了大批融会东西,震惊中外的苏绣作品,仅一幅《蒙娜丽莎》就拍出千万;很少人知道他的B面,那是以**品商人而存。

他创立了苏绣“古吴绣皇”品牌,用十年时间开出了25家专卖店,成为了苏绣行业的**企业,并着手把苏绣打造成***的中国**品。洋和土,艺术与商业,这是他穿的两个马甲。如**衡洋与土的关系,如何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博弈,沈德龙和他的古吴绣皇是*为鲜活的案例。

A面:以画入绣自成一派

沈德龙虽然生于苏州,长于苏州。从小对苏绣耳濡目染,但是从来就没想过有**自己会拿起绣花针成为男版花木兰,他和苏绣结缘是一场拉郎配。1990年,沈德龙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苏绣的花样设计工作。当他看到苏绣**任嘒闲用乱针绣技法绣的《齐白石像》后,惊为天人。任嘒闲看出了沈德龙眼中的渴望,于是问沈德龙要不要尝试自己也来绣一绣,这一问成为了沈德龙人生转折点。把他从西方美术的阵营拉回了民族美术工艺的阵地。

开始绣花,**是被苏绣的美冲昏了头脑,但是当真的坐下来一针一线的用针线表现作品的肌理,那种慢条斯理让沈德龙受不了。和苏绣**次亲密接触,他的任务是在师姐的指点下学绣一朵花,但是沈德龙绣了一个星期也没学会。气急败坏的沈德龙把绣针往花上一插,摆摆手说:“我不干了,哪有大男人来学绣花的?要绣就绣个像模像样的。”师姐也很生气:“*简单的花都学不会,还想绣别的?走都不会就想跑了?”僵持之下,任嘒闲老师开始出来解围,说沈德龙是学油画出身,乱针绣*适合表现油画的效果,而且需要的刺绣技巧也少。于是沈德龙萌生了用乱针绣绣人物肖像的想法。说做就做,架了一个绣框,找来一面镜子,他开始对着镜子自己绣自己,颇有“对镜贴花黄”的意味。

刺绣的技法自己不会,那就不用刺绣技法;自己是学油画出身,那就把油画的技法融入刺绣中——用针线来代替画笔,用绘画技巧来刺绣,两个月后,一幅“乱绣”的作品出现在众人面前,轰动了整个研究所。任嘒闲在看到这自画像后更是赞不绝口,称其“有师父遗风”。而任嘒闲的师父,则是苏绣**人物,把西洋绘画技法引入苏绣的**人——苏绣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幅作品就引起轰动,这让沈德龙产生极大自信,他被调入了乱针绣针法室,被任嘒闲收为关门第子,成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轻而易举就成功这又让沈德龙产生极大疑惑:用西洋画技法来刺绣,这是师祖杨守玉曾经就干过的事情。自己没有刺绣技巧,只用西洋绘画技法来刺绣,就能取得很大成就,而有西洋绘画功底的人成千上万,如果自己的事业只是把西洋绘画简单的移植到苏绣上来,那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容易被人模拟和取代。而且乱针绣的“乱”给绣品带来的后果,是缺乏平绣的细腻。能否找到一种技法,既能融合平绣细腻的特点,又能像乱针绣一样把西洋绘画技法贯通?

因为自己是学西洋画出身,所以,他试图把西洋画的技法融会到苏绣之中。所以在“沈氏绣坊”阶段,他既用中国风绣出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丰子恺》,又以线代笔模拟油画风格绣出西方文艺范儿的《凡·高绣像》。

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三年后,他苦思而没有结果,考虑到研究所学院派的思想桎梏了自己的思想,他决定辞职。于1993年创立“沈氏绣坊”,开始探寻自己的苏绣之路,用市场来给自己的艺术找灵感。

经过两年的风格摸索,沈德龙和他的“沈氏绣坊”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沈德龙也开宗立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门技法“三散针法”: 让“刺绣”的概念*大限度的外延为“绘画”;无论题材的挖掘与再创造、针法的设计与运用,都不脱离“造型”与“色彩”以及“透视”等绘画规律的运用,把师祖用西洋技法入绣“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理念有了大胆的扬弃;形成了自己“针为笔,线为色,扬传统,汇中西”的艺术风格。

从一个绣一朵花就急得满头大汗的毛头小伙子,到自成一派的苏绣**,沈德龙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

B面:创立“古吴绣皇”以商养艺

市场枯萎,是民族工艺要面临的共同课题,苏绣也不例外。要让自己的艺术生涯继续下去,那就得让苏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当决定把苏绣当成自己的一生追求后,他开始考虑苏绣的生存问题。自古以来,苏绣定位就是**品。在近代,苏绣更是成也皇室,败也皇室。血统的高贵是苏绣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今,皇室没有了,但是苏绣的高贵血统不能丢。所以沈德龙给苏绣的市场定位是“有品鉴能力的精英人群”,所以“沈氏绣坊”这个大一统,不够个性,不能凸显出自己特色,不能和同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品牌就成为了鸡肋。

1995年,他放弃苦心经营两年的“沈氏绣坊”,把自己的品牌更名为“古吴绣皇”,开始了品牌再造之路。如果说,在“沈氏绣坊”阶段,沈德龙还处于人生的A面:还处于艺术风格探索期,在迎合市场,希望绣出合三教九流、东西方通吃的产品;那么,在“古吴绣皇”阶段,沈德龙就开始了自己人生的B面:已处于品牌经营阶段,要引导市场,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在输出文化理念。

“古吴绣皇”四个字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每一个都掷地有声:古,苏绣是传统文化瑰宝,这是基石不能丢弃;吴,苏绣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民族的、地域的才是世界的;绣,产品有着鲜明的行业属性,要一心一意做专做精;皇,要走高端**品路线,关注的是细分人群。

沈德龙要做的是百年老店,要创的是国际品牌。所以,他创立了这一古朴、地域、专业、细分的品牌。他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品,而**品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是你穿个洋马甲,向潮流抛个媚眼就能赢得芳心。关键要在于血统的高贵,独特的品位,强大的气场。1999年正式注册“古吴绣皇”商标,开始从“血”、“品”、“气”全方位提升自己。

因为自己对品质的执着,对品牌的把握,“古吴绣皇”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业内翘楚。但是,“古吴绣皇”的成功给沈德龙带来的不是丰收的果实,而是难以下咽的苦果:“古吴绣皇”成为了盗版疯狂追逐的目标,沈德龙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品有一夜之间沦为地摊货的危险。

盗版围城让沈德龙明白了三件事情:其一、自己的“古吴绣皇”已经“吾家有女初长成”;其二、只安心做小家碧玉是不够的,应该走出去做大家闺秀;其三、**品不再是社会精英所独享的,品牌应继续细分。

为了解决盗版围城的危机。2001年,沈德龙走出苏州,来到北京,在北京国贸开出了**家“古吴绣皇”专卖店,和LV、GUCCI等大牌同楼打擂。房租的贵气和自身的实力让沈德龙彻底摆脱了那些盗版商,黯淡的生意马上回暖,更因与国际**品牌毗邻,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十年时间,这样的顶级专卖店沈德龙一口气开了25家,“古吴绣皇”也从*初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成长为苏绣行业的标杆企业。今天,号称有十万绣娘的苏州苏绣行业,有十分之一的人接受过“古吴绣皇”的培训。

为了应对各个阶层的市场需要,把市场做精做专,他把“古吴绣皇”切分成三大品牌,六个等级:有左龙、右龙,是沈德龙和手下八大弟子所手织,专攻收藏市场;沈氏、绣皇、女工坊,分别由特、高、中级技师限量手织,面向精英阶层;绣缘,则是培养绣娘的习作,不限量,面向普通大众。

在问到为了应对国内的市场需求,为每一个细分人群都量身定做了品牌,为何没有让“古吴绣皇”穿洋马甲披挂上阵时,沈德龙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对艺术品的欣赏,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自己的刺绣《蒙娜丽莎》、其实是“古吴绣皇”对洋马甲的另一种穿法,虽然现在在国内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当国人的审美情节、消费心理回归之后,更有影响力的将是《伎乐天》、《深山里的太阳》等纯中国风的作品。

*近几年,“古吴绣皇”之所以越来越兴盛,是他努力的结果,更是当下中国文化价值在回归的体现。社会成熟,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阶层萎缩,有真格调与口味的精英阶层崛起是必然现象。属于中国的**品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中国风主导的世界,洋马甲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面向国内市场,穿洋马甲没必要。

在谈到未来开拓国际市场,会不会考虑到穿洋马甲时,沈德龙摆了摆手。自己是学西洋画出身,对西方艺术心怀敬意,能把自己的作品卖到西方一直是心愿。将来真正要开拓国际市场,他甚至连西洋画题材都不会涉及。因为当下国外的绘画已开始趋东方化,民众的审美心理也一样。将来,能在西方产生影响的艺术品、产品,肯定是有中国味的东西。类似《蒙娜丽莎》这样西洋题材刺绣,穿上个洋马甲就把自己当洋品牌的,都只是一厢情愿。西方已是成熟的社会,你西洋画画得再好,洋马甲穿得再洋气,都只会被认为是鹦鹉学舌,外国人希望看到的是他无你有的东西。穿洋马甲是邯郸学步的举动,不需要也不必要,那样太不成熟,也太没自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吴绣皇”将以东方面孔走向世界。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