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禹稷行宫之历史景点

2014-08-13来源 : 互联网

楚波亭

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大禹*水而建。重建于1986年,为平面呈扇形的暖亭。

荆楚雄风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为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

朝宗亭

相传大禹*水成功于此。《尚书·禹贡》中有大禹*水“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 “朝宗亭”上的对联:

山势西分巫峡雨;

江流东压海门潮。

朝宗亭的来源据说是大禹*水成功于此,所以《尚书·禹贡》中有大禹*水“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这对联撰的实在是好,雄壮磅礴,甚有气势。当时在公园中游荡一圈后,禹稷行宫檐柱上的那副“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的对联已经记不全了,此联却一直刻在脑海中。

禹碑

相传大禹*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碑文77字,奇特难识。意为禹*水,使百姓安居乐业。

碑亭东面的禹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所刻。

相传大禹*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 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此以后,禹碑闻名**,被摹刻于全国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阁的禹碑就是清朝**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

无字碑

明代的遗物,用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1983年出土时是断裂的,经**成现状。或许大家在全国各地见过不少类似的碑,但我们此刻所见的这块却同大禹*水有着不解之缘。古**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九样,都似龙非龙。这只看起来像龟的,也是龙子之一,名叫赑屃。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转而帮助禹*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其功绩,便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大家想想看,禹表彰其功绩,却为什么碑上一个字也没写呢? 之所以只字未写,是为表明它功绩**,书之不尽。告诉大家区别赑屃和龟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看它的脚,龟足像鸭掌,有蹼;而赑屃的脚和龙爪一样,五指是分开的。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