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与《哀江南赋》

2014-08-12来源 : 互联网

梁元帝萧绎定都江陵以后,在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极有才华的荆楚文士。其中***的是宗懔和庾信。

宗懔和庾信本来都是南阳(今属河南)人。八世租随晋室迁到了荆楚,从此定居于江陵。

还在元帝做荆州刺史的时候,宗懔作为幕僚跟随着他。梁元帝对他的学识和才干十分钦服。即位的时候,到底是定都江陵还是定都建康(南京),梁元帝拿不定主意,臣僚们各持己见,争论得很激烈。元帝*终还是听了他的意见,毅然留在江陵了。那时候,宗懔已年过五十,元帝封他为信安县侯,官至吏部尚书。

庾信本是梁武帝的旧臣,元帝即位后,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称元帝为“中兴之主”。元帝也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任命他做御史中丞,封为武康县侯。

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就在那个时候,西魏军大举进攻江陵。11月29日,江陵城破,元帝被杀,十多万百姓连同元帝旧臣僚被掳掠北去,宗懔自然不能幸免。国家已经灭亡了,出使西魏的庾信也被迫留了下来.

抓到西魏的江陵百姓,全都做了西魏人的奴婢。然而,像宗懔、庾信这样才智超人、名望**的梁朝官员终究与普通百姓不同。西魏统*者都想利用他们的才学来为自己服务,便以礼相待,授以官职,让他们像从前一样,仍然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但是,亡国丧家的痛苦、背井离乡的愁绪,却像摆不掉的绳索一样时刻缠绕在他们心间。

初到西魏;北方文士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宗懔、庾信自然也无心去和他们争胜。有一次,北人温子升作了《韩陵山寺碑》,十分得意,拿来给庾信看。庾信看完,信手写出其碑的本源,在场的北方文士目瞪口呆,这才知道荆楚学士果然****。从此,再也不敢小看南人了.

尽管这样,宗懔和庾信仍然没有**不感到痛苦。他们常常回忆起梁元帝的信任和重用,回忆起自己在江陵**中的显赫地位,回忆起家乡荆楚大地的美好河山以及那些与北国迥然不同的风土人情。每当这个时候,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既而又被一种无尽的愁思所笼罩。

有天夜里,宗懔忽然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家乡,和家人们一起欢度荆楚民间的岁时节日。梦醒以后,他怎么也睡不着了。想起在江陵每年所过的那些饶有风味的岁时节日:元旦的时候,乡人们戴上雄黄腊丸,家家燃放爆竹、见面互致拜贺;三月三是上巳节,士民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让酒盅随波而流,在水滨欢饮洗嗽。七夕,妇女们穿七孔针,在庭院摆上瓜果盘,称为“七巧”……想着这些,他心里好像又生出了莫名的怅惘和哀愁。那一夜,他失眠了。

为了寄托对家乡荆楚的思念,第三天他便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乡人们的岁时风俗一一回忆出来,然后记写成一本书。从那以后,他天天沉浸在追忆之中,忆一点、记一点,终于写成了一本系统描述荆楚岁时风俗的书。这就是那本至今还让荆楚人读了感到亲切无比钓《荆楚岁时记》,64岁时,宗懔死在北国。但是,他的《荆楚岁时记》却传到了家乡,流传到今天。

进入西魏后,庾信的才气很快就名扬北国了。后来,西魏被北周取代了,庾信仍然受到重用,他的官做得很大,也封了侯,但内心还是时刻受到思乡之情的煎熬。公元560年以后,南、北方关系逐渐缓和,不少羁留北朝的南方人士陆续返回故乡,庾信却因为官位高而无法南归了。‘他看到不少朋友故人纷纷返乡,更加勾起了自己的乡关之思。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他把自己对家乡酌怀念写成了一篇赋,这便是那篇哀感动人的《哀江南赋》。这篇赋同样也传到家乡,流传到今天,令读到的人为之落泪。

庚倍的晚年是十分萧瑟的,他时时被沉重的精神负担折磨着。六十七岁时,因病去职,过了两年’,也怀着终生的遗憾,死在北国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