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巴山舞是80年代 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喜了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
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大胆地把跳丧从死人那里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 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结构上,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通过提炼实行综合利用,重新结构而成,组合成“巴山摇”、“半边月 ”、“四合”、“风摆柳”、“双龙摆尾”、“喜鹊登枝”等六个种类。其动作姿态各异,但都具有身体上下颤动和胯部左右摇摆的特色。
土家风俗原有“女人跳丧,家破人亡”的禁忌,但巴山舞适应自娱性集体舞蹈的特点,要求男女成双成对,男女动作略有区别,这不仅使舞蹈气质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增加了新的色彩。巴山舞在音乐上为去其丧味,只保留了原始跳丧鲜明的节奏和有特色的鼓点,选用了当地人们所熟悉的与舞蹈情绪相吻合的山歌、民歌为基调,适当加以发展,并加进了弦乐伴奏,舞蹈音乐仍具有浓郁的民族 特色和地方色彩。
巴山舞的编创把握住群众自娱性舞蹈所具备的群众性、科学性、自娱性、随意性的基本特征,所以它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象早春的燕子飞旋在千家万户,象七彩的阳光融进了新婚的洞房,象熊熊的篝*,燃旺了土家的欢乐,而且正如一位舞蹈学教授预言的那样:“巴山舞或许会作为富于民族特色的集体娱乐舞蹈,而与世界**的民族娱乐舞蹈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