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只为天更蓝水更清

2015-05-25来源 : 互联网

在东坡区尚义镇寿灵村,有这样一个“傻子”李开勤,他放弃了几十万的年薪和大城市里的优越条件,选择回到家乡,每天早出晚归到厂房实验设备,劳神费力地研究各项技术,不计成本地投*……

几个月奔波下来,他一下子老了好几岁,有人说他是“傻子”,放着轻松的工作不做,跑回来受罪。但他却不以为然,“如果单纯为了*,我不会回来,我是因为看到生物质能源颗粒、棒燃料(以下简称"生物质能源")是个好东西,从**相识,我就决定要把它带回家,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李开勤表示。

【谈坚持】

一旦认定,便不轻易放弃

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李开勤的厂房,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锯末子,正在砌灶的工人说道,“李总正在钻灶龛!”10分钟后,一个满身是泥的中年男子从土灶里爬出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高科技设备堆里,这个土灶很不搭调。“这是烘干要用的,买一个灶就要一万多,还不一定好,索性就用*古老的办法自己做,如果实验成功,再改造一下就行了。”李开勤说,为了能把土灶打好,他还专门跑到茶馆里,请教了很多前辈。

其实,在李开勤4月份返乡之前,他接触生物质能源已有20多年。

在温州从事企业管理的十几年中,他见证了沿海能源产业的发展、变化。“从烧煤,到用电、烧气,其中遇到诸多问题,*后大家便聚焦到了生物能源。”李开勤介绍,一直以来,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沼气、秸秆气化、垃圾填埋发电等项目上,而对于生物质能源却很陌生。

面对100个人便有95次失败的残酷现实,面对该项目设备在全国都处在探索阶段,他却没有退缩,而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证明它的可行和价值。他跑遍全国各地,到朋友厂里实地研究、学习,为了攻克难关,坚持三天三夜不睡觉……在他看来,这是自己认定的事情,不能轻易认输。

【谈创业】

被叫“傻子”无所谓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李开勤和几位高薪聘请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在进行反反复复地实验、更换、改良,此外,他还不断跑外地进设备,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都在捣鼓这几台机器,不行就改,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有时候,一个小零件便要花费1.5万元,还要到外地去才能进回来,耗费人力、财力。”李开勤说道。

有人叫他“傻子”,他总是一笑置之,始终坚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原料、设备都已基本到位,不管是颗粒、还是棒燃料,都有了实物产品,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

看着这些喜人成果,李开勤终于可以挪一挪压在心上的大石。下一步,他准备逐步投入生产,“估计两周以后,便能看到粉碎—烘干—造粒(制棒)—包装—储存的整个流水线作业了。”李开勤兴奋地说道。

【谈理想】

变废为宝 **眉山低碳生活

说起当初是如何认定这个项目时,李开勤表示,这**来自于朋友的几句无心牢骚。“每年打谷子、收菜籽,天上就乌烟瘴气的,连飞机也无法降落。”正是这样的抱怨,让他萌生了要把这项技术带回家的想法。

凡是能够燃烧的木质废弃物,包括秸秆、谷草、枯叶等,都能作为原料综合利用,同时产出的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经测定,其含硫量仅占0.36%,燃烧后的CO、CO2等,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面对烧煤污染大,烧油、烧气成本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成为必然的趋势。”李开勤表示,既可解决垃圾,又能造福环境。在他看来,环保就像人,衣食**后,便会考虑身体健康。

李开勤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处理各类废弃材料20万方,制得生物质能源2万吨,折合标准煤约1.2万吨,将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大贡献,从而**眉山的低碳生活。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