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厚刚海底银行吐纳百亿财富

2015-03-06来源 : 互联网

我们灵魂深处,风浪雕刻着光明与黑暗。我们踽踽前行,却不知黑暗散去,光明降临的那一刻,海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刻,发生的,不过是光与热,从海天相交之处,迸射出来!

——獐子岛北纬39度的日出,总能狠狠地拨动吴厚刚的神经。那一刻,望着金光粼粼的海面,他仿佛可以隐约看到,一座美轮美奂的海底银行正吐纳着无尽**……

边陲要塞、**之岛,风拍浪打、精魂相传,养海万年、耕海万顷。

2010年7月,记者从大连港口出海,一路东行56海里,历经3小时浪涛颠簸,终于远远望见了充满**色彩的獐子岛。

獐子岛镇隶属大连市长海县,由獐子、褡裢、大耗和小耗4个主岛组成,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目前常住岛民1.5万人。其长达57.7公里的海岸线迂回曲折,岩礁交错,水产资源**丰富。

登上獐子岛,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片平静、祥和的小镇风景。一条条水泥马路宽平整洁,汽车不时驶过,其中甚至还有大城镇才有的出租车。一排排带有欧式风格的渔家小楼依山而建,红瓦白墙、别致美观。其中色彩*鲜明的建筑,是幼儿园和敬老院,外观*豪华的建筑是獐子岛小学。

岛民们的衣着样式与我们相同,只有一些刚从海边归来的渔妇,披着显眼的红色头巾。向岛民们打听、问路时,他们非常热情地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来自他们内心的亲切、从容与安宁。

2009年獐子岛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在岛上,每一个岛民都可以从公司股票中分到红利;任何一个岛民的孩子呱呱坠地,都会自动拥有上市公司 1000股股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都是**标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教育,全部免费;升入高中的孩子每年有1000元的补助,考进大学的每年补助有近万元。

不仅如此,岛民们普通的医疗全部免费,若患重病,都会得到善款救助。所有老人养老也都是免费的,一对老年夫妻一年还可以拿到1万多元的养老金,老人们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和一次旅游。

是怎样一种力量,使这个边陲小岛实践着一种原始的**主义理想?

这一切,跟市值百亿的獐子岛渔业集团,和它的***吴厚刚有关。

海底银行的朴素梦想

在獐子岛渔业集团董事长吴厚刚心中,獐子岛北纬39度的日出,跟别处的日出却有不同。那种景致,不是缓缓的上升、腾起,而是尖锐的刺破与穿透。他深情地爱着这样的日出,只因为这正如他过往的人生——挣开所有枷锁、摆脱所有羁绊。

当一线光芒从云天深处穿透,目光所及的海面泛起粼粼金光。这片灿烂无比的海域,水深30到50米,海底养殖着茫茫无际的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

“北纬39度是上天给獐子岛的恩赐,”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致,吴厚刚告诉记者。这一纬度上的海域,具有海珍品*适宜的温度。獐子岛远离陆地和主航道,距黄海冷水圈近,这里海流较急,海水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海域内作为海珍品养料的浮游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此得天*厚的自然优势,使獐子岛成为世界公认的、海珍品生长的**海域。

在獐子岛1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范围内,吴厚刚率领獐子岛渔业,运用先进的底播养殖技术,划海为田,按区域轮番播种、收获。播种时,渔业工人将不计其数的种苗撒到海底,4年成熟期过后,渔业工人潜入海底,将成熟的海珍品一网打尽。早在2000年,时任大连市市长的***到岛上视察时,就把獐子岛比喻为“海底银行”。

恰如其实,吴厚刚把獐子岛海域经营成了一家奇特的大银行。獐子岛渔业将资金用于培育苗种、保护生态等海域作业,就如同是在让海底银行吸纳储蓄,积蓄能量。而獐子岛渔业收获海珍品,并将其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过程,就如同是在让海底银行放贷获利。

这是一种*特而神奇的银行经营模式。以2009年为例,獐子岛渔业在培育苗种、保护生态和管理设施等方面,投入9000万元。吸纳了9000万元储蓄的海底银行,**出了惊人的资本力量,獐子岛渔业全年营收15亿元!

这里,我们已经触及前面问题的答案:是商业的力量改变了小岛的命运。一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在小岛上筑起了一家市值百亿的大企业。

可是,要知道在中国,由于资本注入地方资源,带来**剧增,以致集体陷入疯狂的例子不胜枚举。近的就有紫金矿业的股票,使福建上杭县陷入**疯狂。

然而,令人感叹的是,在**面前,獐子岛人依然恪守着心底的那一份宁静。岛上的一幕场景令人难以忘怀:在敬老院门外,一双70多岁的老人清唱着京剧,唱腔里分明有爱恋的情感在流淌,那个时刻,两位古稀老人仿佛两个相互倾慕的少男少女。

这一幕,也让我们明白:这座市值百亿,被资本化笼罩上神秘隔纱的小岛,为何竟然如此平静、朴素。

原来,獐子岛人似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比长远的时光维度上。过去60年来的风雨,已经在他们心底沉淀出一种不折腾、不投机、尊重自然的心态。

在岛上,他们建起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还有先进的“浅层地能海水泵**空调系统”,每年可节约供暖煤7400吨,大幅减少碳排放。一个细节是,在停泊着许多渔轮的码头,可以看见粉红色的水母,要知道,水母对周围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这一切,只因为一个跨越时光的朴素梦想——养海万年、耕海万顷。

也正是这个梦想,十几年如一日地振奋着吴厚刚,于挣扎、刺破与穿透的人生历程中,一步步成长为獐子岛新时代的**英雄。

酋长变法

吴厚刚是獐子岛的儿子。

大耗岛上,吴家老宅位于离海滩不远的一个小山沟里,自1990年代獐子岛搞城镇规划后,这里就无人居住。门前的小路已经完全埋没在齐腰深的灌木丛中,两间青石瓦屋也被杂树遮蔽。

如今已身家10多亿的吴厚刚,见到此景心里倍感荒凉。46年前,他此后壮阔的人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跟岛上其他人家一样,吴家祖辈都是渔民,吴厚刚的父亲从事近海捕捞,也曾屡创产量纪录。吴厚刚关于年少时的记忆,*快乐的是,冬季下雪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捕鸟。而*难过的是,出海晕船。这种先天性的不适应,使得吴厚刚年少时的理想竟是“在陆地上工作”。

1980年代獐子岛捕捞业蓬勃发展,也带动了造船业的成长。中学毕业后,17岁的吴厚刚考进了造船厂,从一名铆工起步,而后转岗干起了出纳、财务的工作。

当时的獐子岛渔业,是一个典型的、政企合一的乡镇企业,沿袭了镇委书记任董事长,镇长当总经理的传统管理模式。1980年代末,已经磨炼出一身财务素质的吴厚刚,被调到獐子岛渔业的财务办公室工作。

通过半年一次的概算和核算,吴厚刚发现獐子岛渔业的收益数据,已经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低谷时甚至干了半年没有挣钱。他立刻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海洋渔业资源出现了枯竭的迹象!

实际上在此之前,獐子岛渔业的主要业务一直是资源掠夺式的捕捞,“海底银行的资金再雄厚,也经不起长年累月的只放贷、不储蓄啊。”獐子岛渔业开始结构调整,逐渐提高近海养殖业务的占比,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开始趋于平缓。

吴厚刚一向为人亲和宽厚,即使如今身为上市公司***,在岛上碰见父老乡亲,他也都是亲切地打招呼,他与乡亲们交谈的情景,就像熟悉的亲朋好友,全无落差感。

当时,父老乡亲们喜欢把年轻的吴厚刚唤作“孩子”,深得大家信任的他,在1996年当上了獐子岛镇镇长,同时也是獐子岛渔业的总经理。政企兼顾的他就像小岛的酋长一样,奋发着带领小岛奔向那个朴素的梦想。

可是,新官甫一上任,打击就随之而来。1996、1997年,獐子岛渔业公司连续两年亏损5000万元,如果继续下去,整个公司甚至整个产业都很可能全部亏掉!

重创獐子岛的,是外部环境的剧变。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渔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渔民们实施统一的收购价。市场经济骤然打开了流通环节,一些二道贩子来到獐子岛上,开出高价,驱使渔民们开始私下将渔业产品贩卖给他们。这就直接导致集体制的獐子岛渔业产量下滑、严重亏损。

吴厚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集体制企业已经没有活路,粗放式的资源掠夺更是岌岌可危。随即他当机立断,开始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把捕捞船全部民营化。

渔民们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公司管理成本也大幅减少。一个细节是:过去渔船一回来,船长就跑回岸上玩了,现在渔船回来,船长的父亲或媳妇都会在船上看船,防止渔船被盗或被其他进港的渔船碰坏。

在流通环节,吴厚刚将渔民们捕捞的产品集约起来,统一跟二道贩子谈价格。如此一来,比起以前偷偷摸摸的各自为阵,集约化獐子岛渔业牢牢掌握了话语权,把价格提高了,渔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大幅增加。

“渔民们一开始反对改革,但没有想到机制一变,效果竟然如此显著。”吴厚刚轻描淡写地回忆了这一变革过程。然而,据当时的镇委书记说,那时他们一天要接到无数个渔民们打来的反对电话,要接待数十起渔民们的上访,苦口婆心的解释使得一天下来嘴角尽是唾沫茧子。

仅仅一年后,獐子岛渔业就扭亏为盈,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船队规模也从23队迅速扩大为100队。

海岛偏远、艰苦的环境,不仅仅磨砺了獐子岛人的意志精神,更可贵的是,赋予了他们开阔、长远的眼光。

苍茫大海,天高水远。站在产业链*上端,顺势远望,吴厚刚看到了更壮阔的风景……

更壮阔的风景

一个人究竟要转多少次舵、换多少次帆,才能穿越命运的激流,看到人生中无比开阔的风景?

2002年的6月3日,38岁的吴厚刚终于刺破了内心的挣扎,他拨通了县委书记的电话,语气坚决地说:我决定了,下海!

要知道,为这一决定,吴厚刚损失的机会成本是,前程似锦的仕途。

事情源于2000年,***到獐子岛视察时,除了称赞獐子岛为“海底银行”,他还提出,獐子岛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要到资本市场借力。一句“上市”,从此成为獐子岛在新世纪的奋斗主线。

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规范,獐子岛渔业必须再次改革——实施政企分离与股份制改造。谁来执掌变革后的獐子岛渔业?时任獐子岛镇书记兼镇长的吴厚刚,对公司经营的各个层面简直了如指掌,县委领导和岛民们都认为他是*佳人选。

县委领导对吴厚刚说:可以保留公务员职位。吴厚刚断然拒绝:我必须背水一战!随后,县委领导要求吴厚刚戴上一副金手铐——县里奖励一部分、自己再出一部分以持股10%。其余90%则属于全体岛民,由镇政府代管。

吴厚刚东拼西凑,将押上全部身家的500万元投入公司股本,出任獐子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至今日,吴厚刚向记者回忆起这段时,坦言道:“那时我还不知道有多大的风险,到今天我才明白风险是很大的,市场竞争是很残酷的。这也算初生之犊不怕虎吧!”

然而,若非本人,谁都无法了解吴厚刚内心挣扎的程度。在吴家父辈看来,几代渔民就出了他一位镇官,而且论功绩,过不了几时就会当上县官,岂能半途而废?做出决定之时,他未敢与父母商量,挣扎的重压之下,他嘴角竟然长出一个大水泡。

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节点上,吴厚刚强烈地感觉到心间发生了变化,那种变化是剧烈的、澎湃的、更是充满力量的,但他却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将把他与小岛的命运带向何处。不过,他又是充满信心的,只因为相同感觉,以前就发生过。而那一次,他很成功——海底银行的美誉就是发轫于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多数沿海地区实行人工的、低效的浮筏养殖。1980年,辽宁省水产研究院的专家,带着一种从日本引进的品种“虾夷扇贝”和名为“底播养殖”的技术来到獐子岛做实验。

所谓底播养殖,就是选择品种良好的扇贝、海参、鲍鱼等海产品的幼苗,将其撒播到适合自然生长的海域,无需人工饲养,经过自然生长之后进行捕捞。

然而,对于獐子岛渔民们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养殖技术。“像种地一样,将苗子撒进海里,这怎么行?大风大浪来了,还能活吗?台风一来,不就全都卷走了吗?”这种“活不见贝,死不见壳”的养殖方式,在渔民们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与渔民不同的是,吴厚刚与镇领导班子看了专家的科学数据,他们对这种新技术深信不疑,“一旦成功,就是獐子岛的核心竞争力!”他率领公司顶住压力,开始投入资金实验,从*初的10多万元,到上百万元,后来到上千万元……

与此同时,父老乡亲们的反对声不绝于耳。渔民们说:几千万元的钱,往海里撒,这不是败家子吗?一些老前辈打来电话说:如此下去,几十年的努力,一夜就回到解放前了!

钱投入了茫茫大海,大家的心里尽是失落与叹息。吴厚刚和镇领导班子却背着骂名、耐心地等待实验数据:投入产出比从*初的二比一,逐渐升至二比一点几,两年后终于达到一比三!

整整两年等待,当虾夷扇贝被捞起时,渔民们发现每三枚贝苗就会产出一颗扇贝,存活率达到了标准,而且这种新品种扇贝,在市场上比普通浮筏养殖的扇贝价格贵两倍以上!

渔民们终于相信这个决定是对的,用*大程度的信任与拥戴,迎回了他们的英雄。1996年獐子岛渔业划海10万亩,开始大规模上马底播养殖,以逐渐取代以前落后的浮筏养殖。

不知那一年,站在海岛上远望大海的吴厚刚,是否看见了如今的壮阔风景——由于全部采用了底播养殖技术,獐子岛的虾夷扇贝投入产出比高达一比五,占据了国内市场80%的份额,海参、鲍鱼等产品在高端市场也稳居霸主地位。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