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人戴芳澜介绍

2015-01-16来源 : 互联网

戴芳澜(1893—1973),1943年他被选为**研究院院士。**的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在真菌分类学、真菌形态学、真菌遗传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建立起以遗传为中心的真菌分类体系,确立了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研系统;对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和奠基的作用。

戴芳澜,字观亭,湖北荆州江陵人。1893年5月4日出生在一个书礼世家的旧式大家庭里,兄弟辈排行第二。他童年文静好学,17岁到上海震旦中学学习。这个学校注重法语,因此他的法语有良好的基础。1909年美国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决定将庚子赔款的大部分改充为选派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并委托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考选。1913年戴芳澜考入预备班,1914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学习,以后转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其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1919年获得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后,在广东**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当时戴芳澜不仅教植物病理学,还兼教其他课程,一直到1923年。在广东期间,他和丁颖教授结成知交。此后,受康奈尔大学的同学邹秉文之邀,到南京东南大学讲授植物病理学。1927年在金陵大学担任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美籍教授博德(Porter)回国,他被聘为金陵大学的教授兼植物病理系主任。

1934年,清华大学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其任务除开展研究工作外,还招收研究生。当时清华大学又聘戴芳澜担任该所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适值俞大绂从美国学成归来,回到金陵大学接替了他在金陵大学的工作。戴芳澜自此离开金陵大学,先去美国纽约植物园和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做了一年研究工作后,才到清华大学上任。经过他的艰苦筹建,到1937年清华大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植物病理研究室刚刚可以开始进行工作时,日本侵华战争全面**,接近战区的许多高等院校不得不向内地搬迁。清华大学先迁湖南长沙,后转迁昆明大普吉,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北平原址。当时,农业科学研究所改为农学院,他改任该院植物病理学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院校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戴芳澜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195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病害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从1959年起,他**兼任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而专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兼真菌研究室主任,一直到他1973年1月3日去世。

戴芳澜学识渊博,为科学界所敬重。192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1953年戴芳澜被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新一届理事长;1955年,他被选为*届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同年,德意志**共和国农业科学院授予他通讯院士的荣誉称号。1962年他被选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曾受到***和**的亲切接见。

1956年加入*****。他还历任全国人民******、二、三届代表。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