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经济能力
我们要做好创业指导工作,**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情况后才能进行指导。这是创业本身的要求,那种“不能就业就创业”的想法是错误的,它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创业可能比就业更难,要求更高。有的高校不去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只知道把学生拼命地往校门外推——只要能给我个反馈,给我个就业登记,这个学生就算就业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创业只能是昙花一现。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多,我们对学生的引导也很缺乏。学生创业精神的激发需要有个很好的环境和很好的例子给他激励,如果随便推出去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后面的创业教育也是不利的。*先了解学生的经济能力是创业指导的前提。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找到工作又要他去创业,这是不太可能的。其机会成本比别人高出一大截,若一旦失败,则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问题。如果要创业的学生必须有这种承受的心理,对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同学来说,更要考虑这个现实。对于家庭经济环境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不需要其养家糊口,有个缓冲的时期,有个自我寻找出路的时间,鼓励其创业是可行的。所以在就业指导必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
在这过程中,还得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学生创业需要家庭的支持,也是社会观念的转变,应达到共同的认识。
(二)心理素质
创业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有,失败的案例更多。创业对创业者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做心理辅导,需要跟他们的院系、辅导员加强沟通,尽量了解他们在平时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通过对新生的心理辅助、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辅助做测评的手段来考察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管理能力
建立创业团队,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只有技术能力而无管理能力的,不应鼓励他创业,而是鼓励他跟别人合作。
有个大学生创业的案例:他有技术能力,有专项**,但是在工作中过分自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让所有的新闻媒体看到了自己公司技术的失败,一年后,他的公司就以失败告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光有技术能力而不具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创业是不会成功的。
(四)沟通能力
找不到工作的,大部分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性格外向、与人沟通较好的学生,则容易易找到工作。因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给他们灌输这个理念,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让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各自完善自己,多与人沟通;提早让学生知道,很多问题不是改不了,而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如果到毕业时再来克服就已经来不及了。就业指导是全程的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如果说管理能力是团队搭配,那沟通能力则是个人方面。
(五)执着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业的企业指的是有创新的企业。如果从**来看,必须有创新理念,包括组织模式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技术模式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等等,不仅仅是一个构件;还必须让学生知道有财务、**的信息,收购,兼并的方式,让他了解创新是包括制度层面和制作层面两个方面的。引导经历挫折的心理素质和执着精神时需用一些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在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智力因素很重要,但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六)知识结构
对创业者的要求中,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创业的手续、产品的**、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学生对于各种知识都要掌握,尽量成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连如何签协议、如何签合同都不清楚,有些同学写的商业计划书尽管想法有些创新,但目的不明确,特别是文字表达能力非常欠缺。
在上述的几个条件中,心理素质是*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工作的方面,是工作的**。创业成功者的经验能借鉴,但不能够复制,也不能模仿。有很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但在大学生创业开始前,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目标。因为创业具有*大的风险,*先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学生往往看到成功的例子,没有从失败的例子中吸取经验。社会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化的,大学生可以在困难的时候先就业,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创业因此,不要以别人的成功来设计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