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传入阳新后,与当地花灯调相结合,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阳新采茶戏。
李家高老人认为,阳新采茶戏与黄梅采茶戏是同宗至亲的姐妹戏曲,主要流传于湖北的通山、阳新富河以南一带,以及赣北地区的武宁、瑞昌和德安等地。阳新采茶戏*早搬上戏台是在清朝中期,民间至今任保留了一百多座晚清时期的古戏台”。当年这些古戏台曾广为流传的一些“花灯戏”如《娘教子》、《杨七郎》、《贺年》等就是阳新采茶戏的*初雏形。1964年,以湖北省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为*的**组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增入丝弦伴奏,正式确定形成“阳新采茶戏”这一剧种。并在阳新县*次挂牌成立“阳新采茶戏剧团”。迄今为止,阳新县采茶戏剧团也是湖北省**的一个专业的采茶戏剧团。
从民间文化遗存来看,阳新采茶戏素有“三十二大本,七十二小曲”之称。实际上现存剧目有一百多出,其中大本戏有五十多本,小戏也有五六十出。多为**题材和民间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