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碑古琴台园中有联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上联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下联出自《诗品·实景》:“晴涧之曲,碧松之音,一客荷樵,一客抚琴。”此联明白如话,虽是集句,然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并认为其**的琴艺乃“积学”而成。然据《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相传《高山流水》琴曲是他的作品,另古琴曲《水仙操》也伯牙所作。
今“高山流水”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故。《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高山流水”也可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清袁于令《西厢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