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
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1131)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
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
现存建筑为清同*二年(公元1863年)重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
建筑特点
经修缮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鸱吻、坐兽等。
保护级别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