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0年下陆区生产总值78.55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4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6亿元,增长41.5%;全口径财政收入5.35亿元,增长9.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26.4%。[5]
**产业
2005年,下陆去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137万元,占年计划的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36元,净增106元。
2005年下陆区区现已建成1000亩**农业基地,2000亩雪梨、板栗、草莓等林果基地,1000亩特色养殖水面,全区**菜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亩以上,**精养水面达到300亩。引进建设了峰烈山野猪养殖基地,填补了省内特种野猪养殖的空白;引进建设了**苗圃基地,形成了年培育苗木90万株的规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江洋水库、园门水库整险及黄板桥泵站改造、细沟儿山塘扩建等一批**水利建设工程,实施东方山梨花峪绿化工程,完成东方山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面积1200余亩,全区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7个,**种养新品种20个、***6项,培育了千亩地膜土豆种植、万只土鸡山场放养等特色种养大户。[5]
第二产业
下陆区工业基础良好,辖区内大中型企业林立,仅**、省、市属企业就有20余家。其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国主要的产铜基地之一,东钢公司是全国**扭亏典型之一,黄石纺织机械厂是中国纺织机械集团公司重要的印染机械出口企业,青啤黄石集团是全国*届饮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的生产企业。
2005年下陆区在关停了一批“五小”企业的同时,引进了哈特贝尔、汇波防腐、天思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创建了黄荆山、老鹳庙、长乐等三个民营科技工业园,使精密轴承、精细化工、磁性材料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砖瓦灰沙石产业。[5]
2010年下陆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中铝华中铜业、新兴管业、人本轴承等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5.86亿元,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长17.7%,商贸服务业态显著提升,东方山旅游经济快速发展。[6]
第三产业
200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实现5660万元,增长10.9%。东方山风景区已成为黄石旅游发展的**和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05年下陆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外贸出口4003万美元,增长52.32%,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团城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5]
2010年下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增长18.96%;限上企业达到35家。大型购物广场、休闲中心等商贸业蓬勃发展,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铜花路创业**街入驻个体工商户224家,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金港量贩店建成开业,铜都文化中心、金世纪大酒店等项目顺利实施。大力支持东方山风景区发展,完成东方大道一期工程建设,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