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文化介绍

2014-08-13来源 : 互联网

文化遗产

2013年,黄陂区共有***非遗2013年,黄陂区共有***非遗保护项目3项、**4项、市级6项,区级61项。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黄陂“九佬十八 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民间文学《木兰传说》、曲艺《湖北大鼓》、和戏曲《楚剧》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3项、**4项、市级6项,区级61项。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黄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民间文学《木兰传说》、曲艺《湖北大鼓》、和戏曲《楚剧》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黄陂泥塑等4项入选**非遗保护名录,民间技艺黄陂三鲜等16项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6]

木兰武术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黄陂区武术大家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的木兰拳问世,被中国武术院正式确认为中国武术第130种新拳种。

黄陂木版年画为民间画匠、雕刻匠、印刷匠纯手工工艺制品,作品产生于一匠多艺制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简易家庭作坊。

黄陂泥塑:唐贞观年间,泥塑艺人即开始塑制寺庙、观中供奉的神像。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是中黄陂泥塑国的雕塑之乡之一。[2]

湖北大鼓起源于湖北黄陂,是一种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和黄冈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鸣乐先生就是黄陂人。半个多世纪以来,黄陂陆续走出了陈谦闻、张明智等几代湖北大鼓传人,把这种曲艺形式传承至今。2007年,黄陂的非遗项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6]

楚剧是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原称黄陂花鼓戏、黄孝花鼓,西路花鼓戏。由民间划莲船等艺术形式演变而成。楚剧是湖北省代表性剧种之一,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等特色。其演出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和传统故事,。楚剧重唱工,特别是传统折子戏,多为二唱到底,唱腔用迟腔,优美动听。百余年来,楚剧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迩闻名的名演员。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2]

***

“无陂不成镇”*先典出《周易》,其次是一条历法谜语,接下来才演变

基础设施为湖北黄陂的一种文化现象。从20世纪考古成果看,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黄陂先民打造长江流域**古城——盘龙城。

500年前黄陂人打造中国四大名镇——汉口,明弘*时,他们在汉口建集商贸、工艺及地域文化于一体的黄陂街,至今仍耳熟能详的***曹正兴菜刀、高洪泰铜锣、蔡林记、谈炎记水饺、黄陂三鲜、白海记都是黄陂人打造。[2]

会展

2013年,黄陂举办木兰山登山节和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等导向性全民健身活动10项次,参加人数达18000余人。节庆活动丰富多彩,黄陂区还成功举办第四届木兰**花节、第14届木兰旅游文化节、第4届“汉交会”,*届武汉赏花节,2013**旅游**中国总决赛、木兰草原风筝节等活动。黄陂僵狮子武湖建成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等。

玩灯流行于武汉黄陂区特有的叫法,玩灯在黄陂是指集“舞狮、舞龙、彩船、竹马、黄陂长堰走高、鱼灯、蚌壳精”等于一体的一种庙会。牌子锣鼓、墨龙灯、竹马、高跷故事亭子都为黄陂特色灯会形式。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尤其以武汉黄陂的僵狮子*为有名。

木兰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木兰庙会的**天。木兰庙会是木兰山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通常有十万香客游客参与庙会。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