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干面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
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武昌鱼
***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武昌鱼名扬中外,香飘万里,成为湖北的一道当家名菜。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樊口鳊鱼”,产于鄂州市梁子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樊口。武昌之名源于三国。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孙皓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达官贵人怨声载道,左丞相陆凯上奏章劝阻,引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在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从此,樊口鳊鱼始有武昌鱼之名。武昌鱼头团、背厚、鳞白,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两侧各有14根肋骨,比其他鳊鱼两侧各多一根,腹内无黑膜。
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上等佳肴,故有“樊口鳊鱼甲**”之美称。武昌鱼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高度评价。1956年,***在《水调歌水-游泳》一词中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使“武昌鱼”蜚声中外。医学界人士认为:经常食用团头鲂,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