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概念股频频被海外机构做空,自信心受挫的国内创业者、投资人,围观的业界观察者,或许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原本定于下午2点半开始的小米手机发布会,12点半不到就有粉丝和媒体陆续到场,到2点时会场外已聚集了上千人的队伍,或试用样机或等待签到,*后,原定只能容纳500人的发布会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主角”雷军只好向那些再也挤不进来的粉丝致歉,连声说“没想到,没想到”。
小米手机雷军
有人说,这一回,雷军太高调;有人说,**是作秀。因为几乎没有人相信小米的商业构想———要做中国的“苹果”。这个构想的疯狂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乔布斯的上一任“中国学徒”魅族,因为黄章所模仿的不过是苹果公司的一款产品,而雷军却是要模仿一整家公司。
“疯狂”的雷军
习惯运用旧经验去学习新知识的人,总是会对那些超越了以往经验的事物产生本能**。
就像HTC在推出Dream、Diamond、Hero等Google手机,乘着智能手机的**波普及浪潮,从一家“隐形”代工厂成长为**第八大手机品牌之前,中国手机品牌几乎很少有机会与“低端”、“山寨”**脱离干系,这一次,大多数旁观者或许根本无法理解“疯狂”的雷军。
二十年前,22岁的雷军加入当时还只有五六个人的金山,一路从开发部经理做到公司总经理,并将金山软件带进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间,他投资并卖掉了**网;2007年离开金山后,又陆续投资了凡客、UCWeb、多玩网等17家初创公司,在市场上均表现不俗。按雷军自己的说法,快40岁的时候,他 “好像人生所有目标都实现了,起码什么都有了,但做完这些,反而变得更迷茫了”。
此时的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因为做天使投资的关系,雷军也被认为是在这一领域中做大布局的几大山头之一。但“雷军的野心应该远远不止做天使投资人,他应该是早就已经下水自己创业了”,今年年初,雷军还以小米科技的天使投资人身份对外示人时,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就曾对南都记者做过这样的预测。而雷军自己,则是直到今年7月中旬,才正式对外界确认小米科技有其投资并由他亲手创办,也将在下半年推出自有品牌手机。
雷军要做手机?一家互联网公司要做硬件?这个消息对大众市场而言,或许不过是新增了一个手机品牌,但在业内却炸开了窝。有观点认为,小米科技是因为无法为自己所做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找到合适的手机厂商合作,才被逼无奈走上自己做硬件的道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李易更是嗤其为“历史的倒退”。
但原来在美国Google任**工程师,回到中国谷歌任**产品经理,曾主持开发谷歌音乐的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在雷军想拉他入伙小米时,他就已经知道“这件事够好玩,梦想足够大。或者你可以说,这件事足够的不靠谱,因为它太疯狂了,你觉得它从逻辑上是靠谱的,但从规模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的不靠谱”。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挑战性,所以,与其说小米的创始团队背景豪华,不如说只有具备那样背景的人才真正敢撇开人情世故,跟着雷军 “疯玩”一把。
于是,这家名叫小米,英文LOGO“MI”同时意指MobileInternet的创业公司在去年4月正式成立,并于去年年底完成A轮**,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除了morningside、启明和IDG外,还有当时小米团队56个人投资的1100万美元。
小米曾经很艰辛,遭百般**
初期对供应商恨得牙根直痒痒
“小米提交了很多报告,这些报告从中国区报到亚太区,亚太区报到美国总部,*后告诉我不做。”雷军说,小米手机一路走下来没用到这么难。在他看来,部分中国企业“忽悠”,动辄要合作方生存100万台,*终卖不出去,坑惨合作方的同时也加大了小米手机生产难度。
雷军坦言,我初期对供应商恨得牙根痒痒,后来开始理解供应商的难处,从理念方面开始有几方面改变。如手机并不是买几个芯片往板上一焊就可以,很多器件其实是定制,需要对供应商开发费用。
另一方面,做顶端技术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容易。小米能做成国内首家双核1.5G手机并非偶尔,任何产品出来都不是百分之百没问题,关键是设计者是否要把平台吃透,找到相关问题并予以解决。能做成小米手机主要是靠周光平博士及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