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的“意库”人生

2015-05-29来源 : 互联网

人们常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对刘征而言,“天意”可能更多的是他所撞上并抓住的“机会”。刘征这样理解自己的人生,能够跟机会撞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能够抓住机会,是一件更幸运的事情。

这时,难题来了,真正让刘征犯愁的事摆在了眼前。

“创新”复制

意库的选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湘潭道11号,由曾经的天津外贸地毯厂改造而成,直线距离天津西站约1500米。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仿佛让刘征看到了西站城市副中心将对意库带来的强大辐射力。

刘征陷入了沉思。老厂房改造完成,地产项目完工,意库顺利开园,那么接下来呢?在西站城市副中心的位置,意库的定位、运营和发展方向尤其重要,刘征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在意库创办初期,刘征便很清晰地意识到,像意库这类创意产业园是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在培育和初步发展阶段,不能盲目追求出租率,不能急于实现资金回报。因此,出租率低、资金回笼慢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刘征当时面临的*大难题。

令刘征困惑的是,意库的园区已经建好,建好后的厂房应该充实哪些内容,才能让人一目了然,才能让人一看到意库就想到“创意”?

闭门造车的办法行不通,刘征不气馁,他可以“打开门”、“走出去”。自己算是创意产业的外行人,但是有内行人,刘征和他的团队决定,听**的。那段时间,刘征奔波于天津与上海之间,偕同他的团队到上海市的创意产业园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并且,将上海市的创意产业**请到意库来,给意库出主意、把脉。

天津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建筑行业有*大的市场空间,高校云集,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建筑行业人才。综合意库所坐落的位置、周边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刘征在与**的观点碰撞中,*终确定了意库的定位——城市空间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装潢设计和地下勘察设计。随着意库的发展,之后进行了一些调整,增添了科技类企业,比如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影视传媒企业,比如杨议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从接下意库这个项目,到意库运营工作的开展,刘征始终有一种很振奋、很兴奋的心情。从老厂房到意库的改造,意库从无到有,从*初大部分改造好的厂区都空置着到现在95%的出租率,从原来园区企业都是小企业到现在意库有了在天津市有影响力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刘征和他的团队的齐心协力下,意库实现了收支平衡,正常运转。意库始终处于一个向上发展的状态。

在这样一种乐观态势下,刘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意库可以开始复制。2010年,在河北区的原天津纺织机械厂,同样的模式,绿**意产业园(以下简称绿领)显现,定位于低碳产业。之所以与意库的定位不同,刘征有自己的考虑。意库在天津市红桥区湘潭道,就像北京的798艺术区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有专属于自己的一个地方。绿领在不与意库形成自我竞争的同时,要与区域经济挂钩,而不是简单地将意库“复制”、“粘贴”。

在成长与裂变的过程中,刘征和他的团队由个位数变为双位数,成长到十七八个人。

跻身“亿元楼宇”

创办意库这样一个创意产业园,刘征更看重三点:创意、产业和服务。

随着天津市的发展,西站城市副中心旧有的产业资源被闲置、被贬值化。在天津市建设新型都市产业的过程中,怎样将西站城市副中心旧有的产业资源再利用,使之再次产生价值,是一个重要课题。刘征在思考、也在实践。

意库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实现了发展创意产业与保护和利用旧有产业资源的天然结合。同时,老厂房具备西站城市副中心的地域优势,人才相对集中,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另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也更乐于在改造后的老厂房这样一种能够激发其创作灵感的环境下办公。

考虑到这一点,刘征更要**进入意库发展的企业在把关上的严格性。在刘征看来,如果意库的产业资源被不适合的人使用、被浪费了,那么,对于合适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刘征要把意库的产业资源用在真正产生价值、或者有可能产生价值的人身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刘征接下来将会对园区企业进行大手笔调整,将园区企业数量由100余家缩减到70家。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刘征,对于园区企业的发展,*关键的是市场。而市场的拓展离不开企业的聚集,企业的聚集就是产业化的过程。“意库,*终要形成产业的标志,以产业的形象出现。”这是刘征对意库的一个愿景,他希望产业化能够使园区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形成关联,实现共同的品牌效益,使园区企业的 1+1+1……大于其相加之和。那么,刘征就能够根据这个产业中企业的共同需求,更好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更深层次的产业服务。

刘征对意库的服务要求与CBD只是向企业提供一个物理空间和一种物业服务不同,刘征更加看重人性化。

意库在为园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的同时,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刘征在意库专门设置了园区运营事业部,负责企业与**间的沟通,比如,要注册公司,不需要创业者去行政审批大厅办理,意库会有专人服务。同时,还提供人力资源、法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使园区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企业的发展上,无后顾之忧。

在上个月的融洽会中,意库与美国运通投资银行签订协议,合作设立了针对科技创意型中小企业的**化专项基金。刘征坦言,这并非只是资金的引进,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对园区企业进行**化、规范化的梳理,而引进资金的背后正是资源的使用和市场的融入,“把*给你了,就要想办法让你发展得更好,使投入的*能有一个很好的回报。”

创意产业发展与否,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是人才是否充足。而天津的状况,一直到现在,答案都是否定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大量人才涌入的聚集地,天津毗邻北京,想要留住人才,想要意库发展,就这个问题,刘征有自己的办法。

想要聚集人才,就必须对其鼓励、支持,刘征很清楚这一点。尤其刚刚离开大学校门、初涉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刘征针对他们,专门制定了一些政策,比如,免租期。刘征将园区一部分办公空间改造成70平方米左右的小间,对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半年免租政策,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直接拎包进入,开展工作。让刘征印象深刻的是,由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09年创办开始的3个人,到2010年年底的200多个人,年产值达到上亿元,并有上市趋势。

截至2009年年底,意库吸引并扶持创业企业23家,吸纳1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到2010年年底,意库共拥有100余家企业,并且在去年,整个园区实现年税收1900多万元。

在今年4月份天津市确定的积极促进“大项目、小*人、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举措中,意库和绿领均列为中心城区65个“亿元楼宇”之一,即在2013年,意库和绿领的年税收要分别达到1亿元。这对刘征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如今,意库已经成为红桥区甚至是天津市创意产业的一个品牌。而刘征更希望的是,意库能够变成全国的品牌。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