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刺绣有堆绣、绒绣、挑花等手法,是峡区民间妇女的重要传统工艺,其制品手工**,缝缀严谨,能自由、大胆、**性的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诸如对称、均衡、反复、对比、呼应、协调等,使形式美的种种规律在作品中得到和谐统一,其图案均由点或线制成,色彩鲜艳,寓意深刻。
明清以来,挑花刺绣便成为峡区农村妇*****之事,历来是评价妇女才干的主要条件之一。“谁家女子巧,要看针 线好。”针线活的好坏已成为衡量姑娘们贤良与才德的重要标准。从前女孩子10来岁就开始在家闭门织、绣,称为“做针线”,被视作黄花闺女演习的基本功。《一字排》民歌中就唱到:“一只孤雁往南北,郎打单身姐做媒,你要娶妻就娶我,挑花绣朵般般会,刀山*海我也陪。”那“般般会”,是能干,是她 们的勤劳与技能,“挑花绣朵”是她们引以自豪的手工活。由于耳濡目染,家传身教,从小就拿针走线,十六、七岁时技巧臻于熟练,便能绣出惹人喜爱的成套嫁妆,个人穿戴全部自己制作。
在所有的挑花刺绣品中,绝大部分是生活用品,如帐帘、 床单、围腰、荷包等等,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有的则是充满情意的定情之物,并被人们当作传递感情之珍品。或作恋 爱信物:如手帕、彩球、鞋、袜底;或作结婚赠物:如枕套、帐帘、 门帘;或为祝福新生婴儿之礼物:袢带帽、抱裙、围兜;或为老人赠品:老人鞋、老人帽等。刺绣图案设计新美,形象**,通常裤子上一般绣狗儿花、树树花、金瓜花等,洗脸帕、巴裾、背带一般绣八角莲、万字格等。帕子、帽子上常绣寿字花,螟蛾花等。围腰上常绣大飞蛾、倒挂金钩等,鞋帮常绣莲花、四叶菜等。鞋垫刺绣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双双对称(即纹样、规格、色彩等一切造型均成双对称),构图简洁、活泼,造型夸张而富于变化,色彩鲜艳夺目、着意喜庆吉祥。如,远安某村一双“喜鹊登梅”鞋垫,作者采用了螺纹状的曲线条作为梅枝,给人以体态悠然之动感;喜鹊则作展翅飞翔状,使整个体形和身上的羽毛均给人以圆润、流动之感;而梅花和喜鹊大小近似,相宜的形体,充分显示出梅花艳丽的天姿及其所采用的夸张手法。枕套刺绣则别有情趣,在题材内容上,有寄托对神灵崇拜的象征,如向往凭自己的双手劳作而丰衣足食、连年有余的《金鱼捞莲》,祝愿亲人永安长寿的《凤凰蝙蝠》等;也有表达对历史上女英豪敬仰之情的作品,如《杨门女将》、《二女习武》等,采用平面铺排的散点透视的手法,并用极为概括的装饰线条、点、面彩绣而成。秭归屈原乡刺绣更以历史悠久,工艺**而卓有盛名。该乡农民徐正翠的绣花荷包《仙桃石榴》(保存至今已有78年之久)等,参加了1985年湖北民间美术展览。
土家族民间妇女也有挑花刺绣的传统,容美土司时期以“峒锦”向朝廷进贡名闻遐迩。其穿戴的头饰、衣服的边袖、罗裙、鞋袜及被面、蚊帐、枕头、门帘、手帕、汗巾等均以五彩绒线刺绣为美。线细质薄,取色精巧。或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色彩鲜明,十分雅致。土家族人对其先民具有潜在的民族感情,通过赤黑二色的爱好得到升华和表露。尚白则源于土家族对白虎图腾的崇拜,实际是崇拜祖先。绣花种类有堆绣、绒 绣等,图案好福、禄、寿、禧及桃花、牡丹、莲荷、喜鹊、鸳鸯等。
土家妇女的肚兜、绣花鞋*为美观,其肚兜如“琴剑俳优图”, 绘画美观、高雅,刺绣工艺精巧,融土家和汉民族文化为一体。 绣花鞋的鞋面多以青、蓝、粉红色布料为底,用彩色丝(棉)线于鞋尖,鞋掌处绣蝴蝶、梅花、******牡丹、芍药等图案,生机盎然。土家少女尤喜在自穿的精美绣裙上显示其审美情 趣和刺绣手艺,使土家小伙子珍惜和神往:“七爱姐的裙,团转芝麻绫,爱我**妹。穿起爱死人。”土家绣花裙是土家族男 男女女心中美的象征,别致的形式,绚丽的色彩,喜庆的图案,精致的绣工,集中展示了土家民族古老的风土习俗和传统文化。
挑花是明清以来三峡地区农村妇*****的又一传统 工艺。一般制作于枕头、枕巾、被面、围裙、荷包、门帘、鞋帮、 袜底、童衣、肚兜等物品上,构图形式大多为“米”字圆形,呈放射状,图案的上下左右对称,纹样环环紧扣,每一环纹样都是同一个纹样置于四方或八角。中心则是一个单*纹样,采用 多种形式排列、交织的技法挑制而成。鞋底袜底上扎花用麻绳扎成,袜底扎花间以各色彩线,在白布袜底上扎花。鞋、袜底常扎水波浪、满天星、万字格等。挑花一般是用白棉线挑在青布上,白布则以青棉线挑,或以彩色丝线在绸缎上挑花,色彩对比强烈,多用大红色彩为基调,配置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块,鲜明耀眼,充满喜庆气氛。
民间挑花图案题材广泛,多取材*****中所见的山水、动植物加以变化,大致有几何图纹、花草瓜果、鸟兽虫鱼及人物等,经过夸张和概括的手法,形成了特殊的装饰格调,多 寓意吉祥喜庆、幸福美满、福寿平安和生活情趣。如吉祥龙凤、富贵牡丹、莲莲(年年)有鱼(余)、喜鹊闹梅、松竹兰梅、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八仙过海……等。民间挑花一般不用底稿,按照自己的意愿即兴创作,自由发挥,凭巧手“数丝而绣”。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经过姑娘们飞针走线,便构成了一幅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精美作品。民间挑花刺绣的手法多种多样,有素色挑、彩色挑、单面挑、双面挑等。各式绣品,有的采用“全挑”手法,有的采用“补花”、“滚边”和“半挑半绣”等各种手法,做工精巧,表现力丰富,且有立体感。这些出自山区姑娘之手的刺绣品,散发山区乡土的芬芳,具有淳朴、清新的艺术特色,它既是民间生活实用品,又是优美的艺术品。
挑花具有古朴、清秀、典雅的风格。屈原故里——秭归县屈原乡农民李盛菊的挑花抱裙《双狮舞绣球》、农民金顺风的挑花手帕《三十六人迎亲》等作品参加了1985年湖北民间美术展览。水田坝乡农民**英的挑花手帕《八狮舞绣球》的图案设计,制作工艺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宜昌县(现夷陵区)有部分挑花作品曾参加中国*届艺术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送往国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