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守福 罗伟 龙感湖曾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雷池”。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庾亮是晋明帝皇后的哥哥,明帝死后晋成帝即位。由于晋成帝年幼,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执掌朝政。东晋自洛阳迁都南京后,为防西夏侵犯,庾亮遣征西将军陶侃镇守武昌(今鄂城),平南将军温峤驻兵寻阳(今黄梅)。寻阳位于武昌与南京之间,为当时控扼吴楚荆扬咽喉之地。温峤驻军于此,既可策卫京师,又可西援陶侃。不过,庾亮对陶侃也不放心。温峤到任不久,庾亮得到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起兵谋反的情报,并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设计诱骗苏峻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做大司马,然后伺机将其铲除。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的举动有所怀疑,索性先发制人发兵进攻都城建康。温峤得到苏峻谋反的消息后,一方面派人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进入建康保卫京都,另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迎战准备。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故写信告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由于庾亮错误低估了苏峻叛军的力量,温峤又在江州按兵不动,导致苏峻进攻建康长驱直入,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经考证,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庾亮所说的“雷池”即今日黄梅的龙感湖。湖北省方志编委会所编纂《湖北方志通讯》,中国地名委员会所编《地名工作通讯》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所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也有同样的结论。 龙感湖的变迁也证明,它就是古代的大雷池。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江南的鄱阳湖和江北的大雷水,原是连成一片的**大泽,统名“彭蠡泽”。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西晋以后,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寻阳(今黄梅)的东面。唐宋元以后,随着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官湖等。1955年,**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