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农耕时代,风雨显得特别重要,龙善变化,可致雷雨。因此,古代的黄石、大冶人把龙说成神化的人,或者是人性化的神。龙的传说也铺天盖地,舞龙、龙舟、龙形风筝,海陆空全方位显示了龙的存在。
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许多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的族属,据**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黄石的先民属于扬越族人,他们有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在黄石的民俗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近代以前,“龙”的原形,有人认为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宿。古人尤喜关注天象,特别是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为苍龙群星明亮璀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因为,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春天的黄昏,苍龙群星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蜿蜒而升,“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谚,说的就是仲春时节龙星升起于东方地平线的情景;夏天的黄昏,苍龙群星高高翱翔于南方,彪炳夜空。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
古人不但在求雨祭祀中舞龙,还在“百戏”表演时舞龙。他们认为,龙舟出则雨兴,龙舟竞渡可祈雨降吉。龙型风筝昂*腾飞的雄姿,穿云拨雾的气慨,翱翔蓝天白云间,使人振奋,增添乐趣。龙象征着吉祥、高贵、威严,它能御日、弄云、致雨。
过年的时候,黄石人也有舞龙的习俗。有的企业、单位,还专门请舞龙舞狮队庆贺,以讨个好彩头。据了解,团城山开发区金山街办路平村黄正魁湾1300余名村民便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玩龙舞狮,远离**。因此,每到一些企业开业庆典时,总会出现锣鼓喧天,龙腾虎跃的场景。
路平村黄正魁湾龙狮队共有两条龙、一对狮子、一个武术队,他们活跃在整个**山新区。一位曾经因**输掉2万余元的村民坦言,自从参加舞龙舞狮队后,既让他远离了**,又锻炼了身体。
关于凤凰的崇拜和传说
与“龙”的形象一样,我们通常所说的“凤凰”是集各种鸟图腾为一体的混化物。凤凰具体形象的定型也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古大冶属楚地,楚先民以鸟为图腾,鸟转为凤。大冶先民将凤作为神鸟而尊崇和钟爱。凤是鸟中**,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见,则**安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民隆重的祭礼仪式上,拜鸟与拜日相伴相生,密不可分。《艺文类聚》载:“鸡为积阳,南方之象,……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是凤凰的原生图腾之一,混化定型后的凤凰,其头、冠、颈、啄、尾仍与鸡无多大差别。只要仔细观察黄石先民的服饰特征,亦可清晰地看出这些特征与鸟图腾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女人出嫁时“凤冠霞帔”可见一斑,凤冠有啄、冠身、翅和尾等各部分,是一只完整的凤凰形象。
黄石阳新海口湖边有座凤凰山,长江北岸蕲州也有座凤凰山,两山隔江相望。传说这是一对凤凰情侣化成的。这其中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天庭里曾有一对金童玉女,就是雌雄两只凤凰,本是玉皇大帝的使者,派到瑶池来看管王母娘娘的后花园。金童叫朱雀,玉女叫青鸾。王母很喜欢,恩准他俩可以在天宫里自由出入,不受任何拘束。
每天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朱雀和青鸾都深深的爱上了对方。两人的恋情被玉帝知道后,玉帝决定惩罚这对凤凰,他们被贬下凡。朱雀、青鸾一路飞来,非梧桐不栖,一直飞到海口湖边,看见有漫山遍野的梧桐,于是在这里定居。后来,因为贸然生下了三颗金蛋,王母娘娘破了朱雀、青鸾的法力,众天将他俩擒住。不久,朱雀、青鸾化成两座山,海口湖边的凤凰山,就是朱雀,江北蕲州的凤凰山,就是青鸾。江中间的一片沙洲,就是众天将踩着的云头掉下来化成的。海口湖边的凤凰山,高耸入云的峰,是朱雀的凤冠;山峰下的三条山坜,是朱雀嘴里衔着的三根凤尾毛。江北蕲州的凤凰山,山头向北,是青鸾临死前回头看夫君;一个没有尾巴的圆溜溜的**翘在江边,就是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