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
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气候:荆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辐射总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1823~1978小时,日照率为41%~44%。年均气温16.2℃~16.6℃,无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Omm左右。
水文:2001年,沙市、监利两站的水位过程线有着相似的特征,其年平均水位分别为35.23m、28.24m(均为吴淞冻洁基面),均略小于多年平均值。2001年*高水位为41.12m(9月8日)、33.50m(9月9日),与1998年*高水位相比分别相差4.10m、4.81m。径流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10月,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930亿m3、3681亿m3,均略小于多年平均值,为中水年份。与多年平均流量值相比,6~10月的月平均流量偏小,而枯季12~4月的平均流量偏大。全年*大流量分别为35500m3/s(9月8日)、19900m3/s(9月9日)。年输沙量分别为3.10亿吨、2.92亿吨,与多年平均值林比偏小,属小沙年份。*大日平均输沙率分别为94.0吨/秒(8月24日)、69.5吨/秒(8月25日)。根据历年水文水沙资料统计分析,2001年沙市、监利两站水沙组合均为中水小沙年。
土壤:全市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共有7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200个土种。土类总面积563.58千公顷(量算面积,下同),其中水稻土281.43千公顷;潮土186.82千公顷;石炭岩土26.41千公顷;红壤25.5千公顷;黄棕壤32.27千公顷;草甸土10.72千公顷;沼泽土433.33公顷。耕地评级结果为一级173.49千公顷(其中水田89.6千公顷),占36.38%;二级245.83公顷(其中水田148.95千公顷),占51.54%;三级57.62千公顷(其中水田42.81千公顷),占12.08%。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的耕地面积140.34千公顷、占29.99%;1.0%~3.0%的耕地面积315.68千公顷,占67.45%;小于1.0%的耕地面积11.94千公顷,占2.55%。耕地土壤具有种植作物的多宜性。
植被:全市有林地面积206.67千公顷;各类草场面积277.58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达14.7%,活立木蓄积630万立方米。
水资源: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广、水网密度*高的地区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市不仅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且水质好。全市有各类水域面积353.55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13%。其中可养水面125.22千公顷,占水域面积的3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m3,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m3,枯水年48.5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平均为13.22%;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的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二级标准的达90%以上,符合农业灌溉三级标准的占98%以上。
生物资源: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矿广资源: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种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硅石、耐*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