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之交的荆楚大地,由于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神秘气息,人们本来就崇神信鬼,加之又受到殷商巫文化的*大影响,因而使巫风在楚地更加如虎添翼,以致“崇巫”成为楚国的一大文化特征。
正是这种长期盛行于楚地的“巫风”,推动了楚歌楚舞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巫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手,传播了一*又一*的民间歌谣,而且那千奇百怪的**故事,也为楚国民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演唱内容,那遇事必祭的民间习俗终于养成了“楚人善歌”的民族性格。
楚国民歌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时政歌。楚国民歌的文学艺术特征主要是大量运用方言土语,常用七言句式,结构上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普遍采用比兴手法。从两周之际的“二南”之歌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再经汉代乐府民歌的相和歌、南朝乐府的西曲歌到唐宋时期的《竹枝歌》 ,形成了我国民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楚歌体系,它是我国民歌历史上极有势力的一翼,与吴歌体系东西并存、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