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
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
该阁自创建以来,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2次重建。现存建筑是1983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复建的。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
晴川阁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矾上,与黄鹤楼隔岸相对,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名冠四方的楼阁隔江相望,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现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 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特的地理环境、*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楚国晴川**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公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至于彩绘雕饰,则是聘请民间的木雕匠师采用传统技艺绘制。